汪美紅,1970年12月出生,1992年從蕪湖機械學校畢業加入安慶車橋,30年來,她扎根一線,勤耕不輟,精益求精,從一名機電維修工學徒,一步步成長為車橋公司的高級技師、機電維修的行家里手;她愛崗敬業,專注執著,勇于創新,從一名默默無聞的普通員工,一步步成長為車橋公司的“十佳女工”、集團公司的銀牌員工、安徽省“巾幗標兵”和“安徽省五一勞動獎章”獲得者。
興趣是老師,不斷鉆研增動力
1992年的安慶車橋,主導產品僅為轉向橋,加工設備也只有簡單的車、銑、磨、刨床。白天,她跟著前輩們學習如何安裝和維護電氣設備;晚上,她經常捧著厚厚的理論書籍邊看邊做記錄,不善言辭的她從來沒覺得累過,只因心中有憧憬和夢想。如今的安慶車橋像涅槃重生,隨著技改的逐年投入,桁架線、裝配線、自動噴涂、焊接機器人等自動化設備隨處可見,設備控制系統也由半智能到全智能,機床系統有法蘭克、廣數、OKM、馬扎克,機器人有酷卡、松下、ABB等跟國際接口的大品牌……在迅速步入智能工廠的同時,對設備維修技術的要求也越來越高,汪美紅持續不斷學習,與日俱進,緊跟行業發展的腳步前行。
汪美紅日常承擔著公司電氣設備的安裝、維護和修理工作,她始終把學習當作充實自我、提高工作質量的“營養素”,不斷汲取新知識、新思想,并運用到精益生產管理和設備保全等實際工作中。眾所周知,焊接機器人技術對外封鎖十分嚴密,遇故障維修基本無資料可查,汪美紅不等不靠,不斷摸索,根據機器人工作原理,與售后技術人員溝通學習,通過分析和摸索,不斷積累,形成了一套經驗和方法,成為維修工作中快速有效地排除故障的“神器”。
世上無難事,拼搏愛崗強毅力
隨著PLC邏輯編程、變頻等前沿技術的迅速發展,在日常的設備管理與維修工作中,汪美紅接觸到的自動化程序也越來越復雜,這給她的工作帶來了一定的困難和挑戰。但她始終堅信“世上無難事,只要肯登攀”,靠著自學,憑借敏銳的雙眼和多年工作經驗,采用加裝加熱帶溫控設備,成功解決臥加機床陰雨潮濕天氣出現的系統報警故障;通過設計電路和氣路原理圖,完成自制連接板自動坡口機一人雙機自制項目。采用加裝電源和PC 控制器加接觸器,優化原有的電焊機和變位器,起到控制焊接起弧、收弧的時間,是汪美紅確保焊接質量的QC攻關項目,項目的改造原理都來自于她堅守現場的不斷摸索。
作為一名女同志,她從未因性別不同而降低對自己的要求,瘦瘦的她體重90斤不到,但無論是風霜雨雪,還是夜深人靜,只要接到緊急任務,即刻趕赴現場,簡單的問題會及時通過微信視頻,指導操作,剖根解析,直至問題解決。她遵章守紀,拼搏敬業,憑著一股不解決問題不罷休的韌性,汪美紅登高安裝、行車修理、機床維修等樣樣能干,特別在加工中心、機器人等數控機床方面,成為公司修理工作的領頭人,承擔了車間70多臺數控設備的維修重任,重點設備完好率100%,為生產的正常運行提供了堅實的保障,兩次榮獲“車橋十佳女工”稱號。
榜樣重傳承,團隊發展創活力
一枝獨秀不是春,百花齊放春滿園。在工作中,她不僅自己肯學肯干,而且毫無保留地傳授給他人。她不僅傳授理論知識,而且傳授實踐經驗,更重要的是傳授工作方法和快速解決問題的能力。她要求徒弟解決問題要“快”,確保不影響生產;抓住問題要“準”,需要平時的知識積累和經驗積累;修理設備要“精”,不能毛糙,不留后遺癥。兩位徒弟,分別在集團公司第十四屆操運會和安慶市皖江杯比賽中獲得三等獎和技術能手等稱號。
2021年,攜徒弟孔德偉參加第四屆智能制造應用技術技能大賽安徽省選拔賽,憑借扎實的基本功和默契的團隊協作,他們最終獲得安徽省選拔賽二等獎和國賽決賽第28名的成績。賽后,她多次把比賽掌握的技術創新點,與所有同事分享:通過MES管控軟件實現多個零件生產計劃的排產、加工任務派發、在線檢測和補償修正刀具,保證零件加工精度,實現“科普版”向“應用版”轉型技能。
志向高遠,方能形成不竭動力、勇毅前行;心懷夢想,才能迸發無限活力,盡顯使命擔當。她是一個平凡的勞動者,是億萬勞動者中的一員,她日復一日、年復一年的堅守,立足崗位作奉獻,用新時代的工匠精神彰顯了巾幗之美,激勵更多的勞動者享受勞動的樂趣!